干凈的中州大道紅專路地下人行通道不見市民
二七廣場地下人行通道熱熱鬧鬧
? ? ?大河網報道 ??一段四五十米長的地下人行通道,到底亮幾盞燈合適?這一話題在大河報“城市設施糾錯平臺”就曾關注過,一個小小的話題,被市民如此關心,那么這些花巨資修建的地下人行通道是否真正得到使用?如何讓地下通道物盡其用?近日,大河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探討。
探訪篇
冷
地點:緯四路下穿中州大道地下人行通道
8日上午,記者來到緯四路下穿中州大道地下人行通道,保潔員欒師傅正在清掃地面。“隧道里的衛(wèi)生還不錯,多數市民都很自覺,只有極少數會做出不文明行為。”他告訴記者,有人吐痰,也有人在拐角處大小便。最讓欒師傅頭疼的,倒不是通道內的衛(wèi)生清潔問題,而是公共設施屢遭人為破壞。
“前段時間,有個男子竟然推著電動車上了扶手電梯!”正在做保潔的欒師傅看到后,趕緊跑去把電梯關掉,“發(fā)現電動車把電梯側壁碰了好幾個坑,真叫人心疼?!庇浾咴诖送A羰昼?,發(fā)現有不到二十個市民從此通行。
地點:政三街下穿花園路地下人行通道
相信不少老鄭州都記得,有這么一個“古怪”的地下人行通道,里面除了走人,還賣書。那就是下穿花園路,連接東邊政三街和西邊緯一路的人行地下通道。
上周末,記者來到地下通道,卻吃驚地發(fā)現,一度紅火賣書的書攤竟然沒有了,只有北側一長排不知是被遺忘還是丟棄的桌子,蕭條地留下來。而在桌子西側,竟像是有人在此生活的痕跡,有電視、床墊和一些私人物品。
正在打掃衛(wèi)生的保潔師傅也不知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只口齒不太清晰地重復著:“一年多了,已經走了,不知咋回事,不賣了,不賣了……”墻上不知誰粘貼的廣告,使得這個地下通道顯得不那么整齊。記者在此停留十分鐘,行人雖然稱不上多,但從未中斷過。
地點:中州大道紅專路地下人行通道
在柔和的燈光下,和著音樂的節(jié)拍,一群市民翩翩起舞,自得其樂……如果時間追溯到2014年前后,這樣的場景你一定不陌生。鄭州一群中老年人,把紅專路下穿中州大道人行通道當成了室內“舞池”。
然而,當記者上周日特地前往拜訪這些中老年舞者,卻發(fā)現:室內“舞池”已不復存在。
這個地下通道十分整潔,沒垃圾沒異味,照明燈亮度也適當,記者在此停留14分鐘,但使用率卻為零。無獨有偶,金水路與未來路地下通道,行人大都選擇從地面通行,那里的使用率也幾乎為零。
空蕩蕩的地下通道,兩側墻壁上掛置的廣告位招商廣告十分顯眼。記者致電招商企業(yè)得知,雖然也有公司咨詢,但由于人流量不大,沒有企業(yè)愿意在這里做廣告。
地點:中州大道民航路地下人行通道
中州大道民航路的地下人行通道西口,前兩年常常有一名衣著樸素的大姐,在斜坡的盡頭擺攤兒賣菜。別說,還有不少人光顧呢。在去CBD內環(huán)跑圈減肥的日子里,讀者小侯總是專門揣著零錢,跑步鍛煉回來經過此處,就順便買了晚上要吃的菜,竟比菜場還方便些。隔了很長時間再去跑圈,小侯發(fā)現,菜攤也沒了。記者在此停留了十幾分鐘,通過此地下通道的也只有十幾人。
熱
地點:二七廣場地下人行通道
與其他地下通道比起來,二七廣場不僅人潮涌動,而且被附加了許多使用功能。趁著周末,記者也去湊了把熱鬧。
從地鐵一號線二七廣場站出來,D出口旁邊,幾個顯眼的“德化新街”處,就是人潮洶涌、面積龐大,且四通八達的二七廣場人行地下通道了。
都能通到哪兒?兩旁大字標示清晰:通往二七廣場,德化街,火車站,銀基,幾乎覆蓋了二七商圈的重要地標。
記者跟著人流走進去,身邊熙熙攘攘全是年輕男女。通道兩旁幾乎全被商鋪占滿,吃喝玩樂穿,賣什么的都有,價錢都比較便宜,所以各個高校的學生是這里的主力消費人群。
記者走到地下二層發(fā)現,除了各式餐飲門面,還難得地開了一間書吧,真算得上是摩肩接踵的二七廣場里鬧中取靜的珍稀地。此外,每隔一段距離,還設置了各種主題休閑拍照驛站,特別適合閨蜜和小情侶在此留影,更是一種社交的新手段。記者逛了半天,才從德化步行街的出口步出了通道,發(fā)現出口都標示得非常清晰,且出入口都有扶手電梯,很方便。
昨天,德化新街管理方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二七廣場地下行人通道即德化新街,商戶入駐率達到了98%以上。目前正在籌備二期建設,規(guī)劃中還將聯通天然商廈、萬象城,以及地鐵3號、6號線。二期還規(guī)劃設置專供非機動車行駛、停放的地下一層半,也是充分考慮了如何緩解擁堵的地面交通狀況。
該負責人說,德化新街是在人防工程和地鐵通道功能的基礎上完善起來的,目前來看,還緩解了火車站、二七廣場地區(qū)過重的地面交通壓力,尤其是惡劣天氣時效果非常明顯,能幫助分流不少地面上的行人。
探因篇
地下人行通道利用率為何不高?
連日來,大河報記者走訪了全市10個地下人行通道之后,發(fā)現除了二七廣場地下通道利用率較高,其他幾個地下人行通道利用率都不高。
地下人行通道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一位曾經參與地下人行通道設計建設的相關人士稱:一是地下人行通道功能很單一,只能走人沒有其他的附加功能;二是以前存在安全隱患,很多人不敢走。三是市民素質參差不齊,有些人嫌地下人行通道離得遠、不方便,會選擇直接翻越隔離護欄橫穿馬路;四是和鄭州地理位置及天氣有一定關系,鄭州地處中原,氣候平均,地面和地下人行通道溫度相差不大,很多人不會主動去走地下人行通道。
昨天,大河報記者隨機采訪了15位市民,其中有8位市民表示,寧愿等紅綠燈也愿意地面,因為近還方便;4位市民認為,如果不趕時間,會走地下人行通道,畢竟安全一些;還有3位中老年受訪者表示,自己年齡大,腿腳不便,若沒有電梯,寧可繞著走,也不愿走地下人行通道。
獻策篇
“通道兩旁,弄成主題長廊咋樣?”
如何提高地下人行通道的利用率?藝術加工無疑是個好想法。此外,讀者們也紛紛貢獻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叭绻侨肆髁看蟮聂[市區(qū),可否安裝些供歇腳的座椅呢?”“通道兩旁,弄成主題長廊咋樣?比如歷史文化、非遺之類,讓行人邊走邊學到知識?”“也想想殘疾人,比如給盲人設計個觸摸墻、聆聽墻?”
“把地下人行通道打造為城市的窗口,并賦予它濃厚的文化氣息,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鄭州市城市隧道綜合管理養(yǎng)護中心相關負責人稱,市民提出的建議很好,他們也有類似的想法,比如在地下人行通道內設置一些宣傳欄,包括核心價值觀、生活小常識,以及具有城市特色的各種元素,都會有所融入。
另外,對于市民所期待的地下人行通道的附加功能是否能逐步實現,上述負責人稱,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便利、在地下人行通道內設置休息的地方,他們也會考慮,“不過,設施的完善,需要一步一步來。”
對策篇
先保障通行,再綜合利用
據了解,初步統計,目前鄭州大約有20多個地下人行通道。那么,該把它們如何利用起來呢?
在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宋向清看來,由于設計欠合理,目前就全國范圍來看,地下人行通道還存在臟亂差、不安全等隱患,人少時段特別是夜間,一個人行走在地下人行通道,心里就會發(fā)怵,況且在部分城市也確實發(fā)生過被偷、被搶,甚至是打人事件。此外,地下人行通道利用率不高,更是造成了市政公共資源的浪費。想要把這些問題解決,加強監(jiān)管和完善服務設施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不影響通行的前提下,得把它綜合利用起來。那么,如何才能讓地下人行通道發(fā)揮更大的功效?這是全國城市管理者需要面對、思考的問題。
宋向清建議,可以在地下人行通道的兩側,騰出點地方設成攤位,并安排人員管理,攤位專供低保戶家庭、進城務工人員,以及正在創(chuàng)業(yè)的大學生群體使用,不僅保障了通行,也讓貧困家庭有了收入,更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此外,也可以在地下人行通道里設置文化墻,展示城市形象和中原文化,還能成為城市時尚的賣點。
“作為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二七商圈地下人行通道做得就非常好,不僅有濃厚的商業(yè)氣息,還有文化韻味,值得借鑒?!彼蜗蚯逭f,如果菜市場、書店、咖啡廳……都在地下人行通道“落戶”,肯定會帶來人氣,當大家都自覺走地下人行通道,路面交通也會變通暢,更不會再有人去翻越隔離護欄,通行安全也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