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11月5日,一位輪椅上的老人,跨越星辰大海,帶著北京北展劇場內外的人們一起開啟仰望星空展望未來的盛宴。他就是被譽為“宇宙之王”的霍金,也是騰訊第五年WE大會的開場嘉賓。他以獨家視頻演講的方式,帶來關注人類未來、探索宇宙的思考。
霍金:突破攝星探索未來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WilliamHawking)是WE大會五周年帶來的特殊驚喜。霍金是家喻戶曉的著名物理學家,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他的《時間簡史》啟蒙了一代人的宇宙觀。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人類沒有停止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和對未來的關切。近幾年來霍金一直關注著人類的星際遷徙?;艚鹪谘葜v中認為,人類應該積極探索太空,尋找宜居星球,“這將徹底改變人類的未來,甚至會決定我們是否還有未來”。因此,他在去年推出了“突破攝星”長期研發(fā)計劃,目標讓星際旅行變成現實。在今年,“突破攝星”與歐洲南方天文臺攜手合作,進一步探尋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宜居行星。希望人類已經延續(xù)了二百萬年的火種,能夠繼續(xù)延續(xù)下個一百萬年。
WE大會:若有光
2017年是騰訊創(chuàng)辦WE大會的第五年。自2013年起,騰訊每年都會舉辦一場無關商業(yè)、無關當下,聚焦未來、關注人類幸福的科技“布道會”——WE大會。
“若有光”是今年WE大會的主題。就如陶淵明筆下的“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WE大會希望大眾能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找得一束光,探知背后隱藏的未來,用更寬廣的視野去審視人類本身。
WE大會就一致在致力于張望想象力的邊界,探索人類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尋光未來。2013年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提出的“互聯網+”在兩年后席卷社會。2014年,奇點大學聯合創(chuàng)始人RobertRichards帶來剛創(chuàng)立的月球速遞公司MoonExpress在兩年后成為美國首家拿到“私人登月執(zhí)照”的私人公司,為人類開采月球資源帶來了全新的可能。2016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BarryBarish分享的引力波在今年敲開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大門。
而今年,霍金帶來的就是“突破攝星”計劃。在這場燒腦的科技盛宴中,還有其他9位嘉賓分別在返老還童、癌癥免疫、量子計算等領域開啟未來圖景。那些科學小說中的幻想在他們的講述中一步步走下神壇,步入現實,不可及的未來世界正變得越若隱若現。
此外,11月4日,騰訊WE大會還與全球頂尖的科學、教育及專業(yè)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Nature)在北京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推進基礎科學發(fā)展這一共識的基礎上,連接科學與大眾,讓更多人了解前沿的科學突破與趨勢,也讓更多青年人熱愛科學。
以下為霍金先生的演講原文:
你好,北京!我是史蒂芬?霍金。歡迎來到騰訊WE大會。
我今天的演講,是關于在宇宙這一背景下,地球和人類所扮演的角色。為了最好地闡述,我需要從兩個維度出發(fā),一是思考人類的未來,二是研究我們探索太空、尋求其他潛在宜居星球的選擇。我今天的目的,是問大家兩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做什么才能夠確保,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人類的未來達到盡可能完美?其次,我們?yōu)槭裁匆紤]探索其他宜居星球?
一個原因是,對我們來說,地球變得太小了。在過去二百年中,人口增長率是指數級的,即每年人口以相同比例增長。目前這一數值約為1.9%。這聽起來可能不是很多,但它意味著,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會翻一番。2022年,我將慶祝自己80歲的生日,而在我人生的這段歷程中,世界人口比我出生時膨脹了四倍。
這樣的指數增長不能持續(xù)到下個千年。到2600年,世界將擁擠得“摩肩擦踵”,電力消耗將讓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這是岌岌可危的。然而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我們可以避免這樣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
但是理由充分嗎?難道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在某種程度上,今天的情況就如同1492年前的歐洲。當時的人們很可能堅信,哥倫布的探險注定是徒勞無功。然而,新世界的發(fā)現,對舊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對于那些被剝奪權利地位、走投無路的人來說,新世界成為了他們的烏托邦。人類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將會產生更深遠的影響,這將徹底改變人類的未來,甚至會決定我們是否還有未來。它不會解決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問題,但它將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全新視角,讓我們著眼于更廣的空間,而不是拘泥眼下。希望這能夠讓我們團結起來,面對共同的挑戰(zhàn)。
當我們進入太空時,會有怎樣的發(fā)現呢?會找到外星生命,還是發(fā)現我們終將在宇宙中踽踽獨行?我們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長的進化后,實現了與地球資源的高度契合。因此,在其他條件適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必定是可能的。即使這種可能性極小,但宇宙是無限的,我們還是可以假設,生命會在某處出現。不過,如果概率很低,那么出現生命的兩個星球間的距離,可能將異常遙遠。
在太陽系中,月球和火星是太空移民地最顯而易見的選擇。水星和金星太熱,而木星和土星是巨大的氣體星球,沒有堅實的表面?;鹦堑男l(wèi)星非常小,并不比火星本身更優(yōu)。木星和土星的一些衛(wèi)星也存在可能。比如木星的衛(wèi)星之一歐羅巴,它的表面是冰層,但其下可能會有液態(tài)水,也就可能會孕育生命。那么我們如何確定這種可能?是否必須登陸歐羅巴,然后鉆一個洞?
星際航行必然是一個長期的目標。我所說的長期,是指未來二百到五百年。
但是,還有另一種選擇。去年,我與企業(yè)家尤里?米爾納(YuriMilner)一起,推出了長期研發(fā)計劃——“突破攝星”,目標是讓星際旅行變成現實。如果成功,在座各位有些人的有生之年內,我們將向太陽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發(fā)送一個探測器。
“突破攝星”是人類初步邁向外太空的真正機會,為了探索和考量移居太空的可能性。這是一項概念驗證的使命,其中涉及三個概念:迷你太空飛行器、光動力推進和鎖相激光器?!靶切酒笔浅叽绫豢s小到僅幾厘米、但功能完備的太空探測器,它將附著于“光帆”上?!肮夥庇沙牧现瞥?,重量僅有幾克。我們設想,一千個由“星芯片”和“光帆”組成的納米飛行器將被送入軌道。在地面上,激光器陣列將共同形成一道超強光束,光束穿過大氣,以數十吉瓦的功率射向太空中的“光帆”。
這項創(chuàng)新背后的想法,是以光束來驅動納米飛行器的前進。這樣產生的速度雖然不及光速,但也能達到其五分之一,約合每小時1億英里。這樣的系統可以在一小時內抵達火星,幾天內到達冥王星,一周內就可以追上并超過旅行者號探測器,并在僅二十年后到達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重要的是,“星芯片”的軌跡可能包括“比鄰星b”,這顆位于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宜居帶的行星,與地球的大小類似。正是在今年,“突破攝星”與歐洲南方天文臺攜手合作,進一步探尋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宜居行星。
目前看來,這些都可能成為現實。但我們也看到重大的挑戰(zhàn)。1吉瓦功率的激光器僅能提供幾牛頓的推力,不過因為納米飛行器因為只有幾克重量,恰恰可以克服這個問題。但是工程方面的挑戰(zhàn)是巨大的。納米飛行器必須經受極限加速、極寒、真空和質子,以及與太空粉塵等垃圾的碰撞。另外,由于大氣湍流,將一套總量100吉瓦功率的激光組瞄準太陽帆,也是很困難的事情。
還有一些嚴峻的問題。如何讓數百道激光穿過大氣波動時聚合,如何推動納米飛行器又不燒毀它們,如何讓它們瞄準正確的方向?此外,我們還需要讓納米飛行器在冰冷的真空環(huán)境中工作二十年,這樣它們才能將信號傳回到四光年外的地球。然而這些都是工程設計要解決的問題,而工程挑戰(zhàn)往往最終都會被解決。隨著技術進步日趨成熟,我們可以展望更多令人興奮的使命。如果“突破攝星”計劃能傳回毗鄰星系中宜居星球的圖像,這對人類的未來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希望我已經解答了我演講一開始所提出的問題。人類作為獨立的物種,已經存在了大約二百萬年。我們的文明始于約一萬年前,其發(fā)展一直在穩(wěn)步加速。如果人類想要延續(xù)下一個一百萬年,我們就必須大膽前行,涉足無前人所及之處!
感謝大家的聆聽。(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