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 胡鳳蓮上街買電壓力鍋。這是她節(jié)省了幾個月的全部積蓄。她說,買個鍋,做飯菜可以與工友一起吃。
胡鳳蓮家距縣城幾十公里,其中有一段山路沒有班車,只能跪著行走。所以,她一年回家的次數(shù)不超過5次。
走近一點,沒輪椅,沒拐杖,她似乎全靠下半身“走路”。從遠(yuǎn)處看,她像是一個“小矮人”在行走。
到了跟前,才發(fā)現(xiàn)她是跪著走路的。
她叫胡鳳蓮,今年50歲,是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鄉(xiāng)圍子村塘心組人。在她僅6個月大時,不慎跌到火爐中,雙腳被嚴(yán)重?zé)齻?。治療后,小腿以下部分未能保住,她只能靠膝蓋跪著走路。至今,她的雙腿只保留到膝蓋以下10厘米,身高只有1.2米。
見她舉步維艱,有關(guān)部門曾幫她裝假肢,但卻不合適。“裝上假肢走路,雙腳又痛又發(fā)炎。”胡鳳蓮苦不堪言,不得不繼續(xù)跪著行走。
一次不幸的遭遇影響了她的一生。出生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缺醫(yī)少藥不算,經(jīng)濟(jì)收入也受限,填飽肚子已算萬幸,加上只能跪著行走,胡鳳蓮連書都沒得讀。但她說,從來沒覺得老天不公平,只覺得虧欠自己的孩子。
上世紀(jì)80年代初,胡鳳蓮結(jié)婚了。1982年女兒出生。女兒4個月大時,老公卻離家出走,至今未歸。胡鳳蓮只有跪著爬著去種菜養(yǎng)豬、挖山開荒、紡布刺繡,以微薄之力養(yǎng)育女兒。她說:“因為田里有水,我不好下田。除了沒種田外,其他農(nóng)村所有的事我都做過。”
經(jīng)過艱辛的付出,女兒長大成人,2004年外嫁他鄉(xiāng)。
女兒的成家對胡鳳蓮來說,也是一種負(fù)擔(dān)的解脫。2006年,胡鳳蓮來到龍勝縣城打工。她說,她從來沒想過去乞討。她深信:“自己沒有腳,但有手,有手就有力氣,就能養(yǎng)活自己。”
出去打工前,她特意用舊褲子縫了一個布套,再用貨車輪胎內(nèi)胎制作了一個皮套。先將褲子包裹住殘疾的雙腳,再用布套套住褲子,最后用皮套當(dāng)外層。“這樣不用拐杖,跪著就可以走路。”
自強(qiáng)的胡鳳蓮,以她的樂觀和為人贏得了尊重。
不論走到哪里,她都笑哈哈的。有東西,她和人分享;做事情,認(rèn)真仔細(xì);對待人,真誠友善。她說,2006年至2010年,在礦區(qū)工作收入有時五六百元,有時八九百元。“錢多錢少都無所謂,主要是我對工友好,他們對我也好,過得蠻開心的。”
后來,她幫人繡十字繡,手藝越學(xué)越精。2014年10月至今,在殘聯(lián)的幫助下,她來到了龍勝鎮(zhèn)勒黃村一家工廠,磨玉石,搬木材。最近幾天,記者來到她所在的木材加工廠,只見胡鳳蓮跪在地上,將工友加工后的小木條一根根撿起來,放整齊,再捆好,堆放一邊……休息時,她跟工友有說有笑,絲毫沒有因為身殘而自卑。
面對胡鳳蓮跪著來打工,工友們都豎拇指。她卻淡然地說,沒什么,跟正常人走路差不多的。
其實不然,只要走個500米,她的腳就會痛,有時甚至發(fā)炎。如今還需藥物維持,每年需要1000多元。她說,做人就得要有骨氣,骨氣不靠天不靠地,是靠自己掙來的。她打算再苦再累,也要在這個廠堅持做下去,直至退休。“公司把我的照片輸入電腦了的,還交了‘五險’,我算是廠里的正式工人吧,應(yīng)該可以退休的。”
胡鳳蓮跪著行走約500米,腳就會痛。但為省錢,上街辦事她都是跪著行走的。
至今胡鳳蓮還保留著兩幅十字繡,這是其中一幅。她希望有好心人買走,以便換取一點生活費(fèi)。
在工廠里胡鳳蓮把木條捆好后,堆放在一起。
休息時,胡鳳蓮跟工友聊天。她絲毫不會因為身殘而自卑。
(桂林生活網(wǎng)—桂林日報記者劉教清 通訊員賈麗平 沈馨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