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報訊(記者 寧軍 通訊員李季平) 人在戶縣,銀行卡卻在異地被盜刷。認為銀行未盡到保障儲戶財產安全的義務,姚先生起訴銀行要求賠償。近日,西安中院二審判決,姚先生與銀行各自承擔一半責任。
>>儲戶
兩分鐘收兩條短信 4萬多元存款僅剩6.94元
姚先生是戶縣人,平時在戶縣工作、生活。2014年4月25日,他在戶縣某銀行支行辦理了一張銀行卡,并存入現(xiàn)金。同年7月3日下午5時許,他收到了客服短信,提示其儲蓄賬戶異地消費支出13410元,還沒等他反應過來,一分鐘后他又收到另一條短信,提示其儲蓄賬戶異地消費支出3萬元。此時,他的銀行存款活期余額僅剩余6.94元。
收到短信后,他迅速聯(lián)系該發(fā)卡行進行查詢要求辦理掛失業(yè)務,銀行客服為他辦理了永久掛失業(yè)務并建議報警。他報警后,公安機關已經立案,目前正在偵破中。
>>一審
技術漏洞造成儲戶損失 銀行應擔全責
事發(fā)后,姚先生找過銀行要求其承擔損失,但銀行只是表示同情,稱會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破案,但并不愿意承擔責任。協(xié)商未果之下,他將銀行起訴到戶縣法院,要求銀行賠償全部存款損失43410元。
庭審中,姚先生認為,作為銀行儲戶,持有其銀行卡,銀行應當保障儲戶的財產安全,他的銀行卡被盜用,銀行應當負賠償責任。
被告銀行不同意原告訴請,稱兩筆交易是通過POS柜員交易渠道完成的,均為正常交易,沒有密碼或密碼不符是無法完成交易的,而銀行卡密碼由儲戶保存,密碼和銀行卡相符時發(fā)卡行應當履行支付義務,原告存在密碼保管不善的責任,銀行已為原告辦理了銀行卡掛失,履行了安全義務,銀行卡是否被盜用無公安機關及生效法律文書的認定,應當先刑事后民事。
戶縣法院一審認為,原告在被告處辦理存款及銀行卡業(yè)務后,已經形成合法有效的儲蓄存款合同關系,雙方均應嚴格按照合同履行各自的合同義務,被告有義務保障存款安全。被告由于技術漏洞而未能保證銀行卡的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由此造成儲戶損失,銀行有義務負全部責任賠償儲戶損失。被告無證據(jù)證明2014年7月3日原告持涉訴銀行卡在異地進行POS消費,而原告所持的銀行卡未丟失,未給予他人,故對原告請求賠償損失43410元,法院予以支持。而被告稱原告存在密碼保管不善的情形,由于未能提供相關證據(jù),法院不予采信。
>>二審
卡信息及密碼泄露責任不明 損失應由雙方各半承擔
一審宣判后,銀行不服并上訴至西安中院。西安中院經審理認為,姚先生辦理銀行卡業(yè)務后,雙方已經形成儲蓄存款合同關系,銀行負有保障儲戶及時存、取款項及信息保密義務,儲戶負有保管好銀行卡和不泄露相關信息、密碼的義務,在姚先生銀行卡中43410元在異地POS機上被分兩筆消費的事件中,應系銀行卡信息被他人獲取所致?,F(xiàn)相關刑事案件未偵破,根據(jù)現(xiàn)有證據(jù),對涉案銀行卡信息及密碼被泄露的過錯責任,尚不能單獨歸結于姚先生或者銀行任何一方,根據(jù)公平原則,損失應由雙方各半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