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19日警告,過去一個世紀里,受人為活動影響,地球上脊椎動物的滅絕速度比先前加快了100多倍,這表明地球可能正在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而人類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這種情況,或許將成為早期受害者之一。
【滅絕速度快】
過去5.4億年間,由于地質或天文事件,地球發(fā)生過5次大規(guī)模物種滅絕,滅絕的物種主要是海洋生物和動物。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最近的一次據信是大約6500萬年前,由于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
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校的研究人員19日在《科學進展》雜志發(fā)表報告稱,地球可能正在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與前5次不同,這次物種大滅絕與人為活動的影響息息相關,可能是現代人類真正經歷的第一次。
研究中,基于脊椎動物滅絕的化石記錄和其他歷史數據,研究人員把脊椎動物物種在現代的滅絕速度和人為活動占據主流前的自然滅絕速度、即研究所稱的“背景速度”進行了比較。
由于人類無法確切掌握地球45億年歷史進程的點點滴滴,因此難以估算出“背景速度”。為此,研究人員特意把“背景速度”設定為普遍估算速度的兩倍。也就是說,即便基于最保守的估計,如果每100年里每1萬個脊椎動物物種中有兩個哺乳動物物種滅絕,那么“過去一個世紀里,脊椎動物物種的平均滅絕速度是人為活動出現前自然滅絕速度的近114倍”。
盡管這已經是自恐龍滅絕時代以來地球物種經歷的最快滅絕速度,但報告仍然寫道:“我們(需要)強調的是,由于我們的目的是衡量出人類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真實下限值,這一計算結果很可能低估了(物種)滅絕危機的嚴重性。”
【人類恐遭殃?】
報告第一作者、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研究員熱拉爾多·塞瓦約斯說:“如果(這樣的滅絕速度得以)持續(xù)下去,這些物種可能需要數百萬年時間才能恢復,而人類自身有可能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初期便消失。”
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fā)布的數據表明,目前有大約41%的兩棲類動物物種和26%的哺乳動物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報告認為,物種滅絕的原因與氣候變化、環(huán)境污染以及濫砍濫伐等人為活動的影響息息相關。
為此,報告呼吁人類“迅速采取強有力措施保護瀕危物種,減輕這些種群的生存壓力”,尤其要在保護棲息地、限制為追求經濟利益而過度開采以及控制氣候變化方面下功夫。(記者劉曦,編輯李良勇,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