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為再次成為媒體關(guān)注的焦點。之所以說“再次”,因為幾乎每逢節(jié)假日,總會上演類似的鬧劇。攀爬文物、隨手涂鴉、亂扔垃圾、踐踏花草……種種不文明旅游行為隨處可見。
一邊是媒體曝光,呼吁文明旅游,一邊是游客我行我素,屢禁不止。這背后的原因,或許有不少游客將旅游異化為一種“炫耀性消費”,而忘記了旅游本身的意義。
“炫耀性消費”是美國著名經(jīng)濟學(xué)家、社會學(xué)家凡勃倫在1899年出版的《有閑階級論》中提出的概念。顧名思義,炫耀性消費中,消費本身不重要,其目的只是為了炫耀。
根據(jù)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xué)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們在滿足了生理需求之后,會有更高層次的需求。所以,熱愛旅游,獲得精神享受,是人的一種自我提升,從社會面上講,也反映了我國民眾生活層次的提升。
遺憾的是,一方面旅游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另一方面不文明旅游行為又備受詬病。不少游客的旅游僅僅停留在“到此一游”的層面,甚至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破壞,為了享受鮮花,便摘下來占為己有;為了享受陽光,便隨意踐踏草地……
對有些人來說,旅游成了一項炫耀的資本,到一個地方旅游,收獲了什么不重要,到什么地方旅游了,夸耀自己的有錢、有閑很重要。僅僅將旅游作為一種有品位的時尚,將其視為一件“高大上”的事,彰顯自己的財富、地位和有閑,這就是旅游中的“炫耀性消費”。
有一句話很流行,“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旅游本身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在旅游的過程中,人與自然的互動和融合讓人身心愉悅。這需要我們帶著美的眼睛熱愛自然、欣賞自然。
我們不奢求每個游客都能覓得旅游的真正含義,事實上,在不同人的眼中,旅游的意義也各不相同。但至少我們應(yīng)該對自然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尊重之心。自然也有生命,在與自然互動的過程中,我們要少一些淺薄、無知和粗暴,多一些友好、善意與給予。
我們應(yīng)該懂得珍惜自然是旅游需要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如果連基本的文明素養(yǎng)都沒有了,又有多少品位和時尚值得夸耀的呢?破壞容易,恢復(fù)不易,且旅游且珍惜吧?。ㄓ浾摺∩蛉臧l(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