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太平里,沒有了往日的繁華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肖肖 記者 丁亞菲
今天,如果一個外地人來鄭州,可能首先選擇在城中村落腳;而在100多年前,鄭州這個移民城市初次張開懷抱時,外地人首選的落腳之地,可能就是“里”。
鄭州最有意味地名在里巷
“里”是古代居民聚集的地方。據(jù)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里”。清末民初,鄭州城區(qū)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居民住在老城區(qū)和后來火車站周圍興起的里巷。
鄭州市老街道傳說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傳承人王瑞明說,鐵路通車后,隨著移民大量涌入,鄭州居民住的地方也開始有了不同的名稱,如街道、里巷、胡同等,“里”這個名字,則深具地方特色。
以鄭州的里巷名字為例。有采用“吉祥、納福”之意的,如裕元里、裕亨里、裕利里、裕貞里。這四條里巷,位于火車站興隆街東北邊,取《周易》里“乾卦”的“元亨利貞”四德之意。
類型
還有一類,以行善積德助人起名,如德化里、仁壽里、永康里、武英里等;另有以象征社會安寧、歡樂命名,如清平里、升平里、同慶里、平安里、康樂里等;還有以花草、行業(yè)起名,如菜市里、關(guān)中里、隴海里、錢塘里等。
里巷聚集三教九流,極富生活氣息
新中國成立前,鄭州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居民住在里巷,來自五湖四海,五方雜處。隨著鄭州鐵路通車,商業(yè)開始繁盛,沿街的門面房租金也越收越高。于是,有很多小商販開始把雜貨鋪開進(jìn)了成本相對較低的里巷。
那時候的里巷口,大部分都有過街樓,通常是給管理里巷的人住的。在過街樓下,賣大碗茶、茶雞蛋、燒餅、點(diǎn)心、卷煙等的特色小攤有很多。而在里巷口,小吃店、剃頭挑子等,也應(yīng)有盡有。在王瑞明看來,里巷文化也是老鄭州的一種特色。里巷口的小書店、小人書攤隨處可見,時常能吸引一大批孩子。繁華的里巷口,還經(jīng)常掛滿了律師、醫(yī)師、戲班子的廣告,以招攬生意。
行業(yè)
至于服務(wù)業(yè),如旅館、浴池、小飯店,在里巷中十分常見。而舊社會吸鴉片、嫖、賭的場所,也大多藏在里巷中。當(dāng)時的煙館,大多藏在錢塘里、三多里等處;金水河北邊的杏花里、新春里、惠芳里等,妓院最為集中,還通常掛上“某某書寓”的招牌,招攬附近德化街、大同路的富商。新中國成立后,隨著舊城改造的推進(jìn),很多里巷逐漸消失。
鄭州老城區(qū)近百條里巷
如今僅剩20多條
到了上世紀(jì)80年代初,王瑞明參與鄭州地名普查的時候,鄭州老城區(qū)剩余的里巷還有80余條。
昨天,他算了又算,發(fā)現(xiàn)如今鄭州市區(qū)以“里”命名的小街道,已經(jīng)僅剩20多條了。管城區(qū)還有十幾條,二七區(qū)、金水區(qū)、中原區(qū)各有幾條。王瑞明曾居住了60多年的裕元里,直到今天還留存著。
在王瑞明的記憶里,裕元里也有個過街樓,里面住著打更的老人。只是,他記事兒的時候,早已經(jīng)沒有了打更人。過街樓下,最吸引他的要數(shù)張記黃燜魚,還有三分錢一個的茶雞蛋。
那時候住在里巷的人,關(guān)系十分親密。王瑞明說,不管誰家有點(diǎn)兒難事,大家都會像一家人一樣跑前跑后幫忙。
除了街坊值得懷念,裕元里的一棵葡萄樹,也讓王瑞明念念不忘。樹是一位老太太在她家門口種的,一到夏天,長了幾十年的葡萄樹,能有二三十米長的樹蔭供大家乘涼。到了葡萄成熟的時候,老太太會喊一條街的人去摘。
遺憾的是,2003年德化街改造拆遷的時候,那棵上了年紀(jì)的葡萄樹被砍了。也是在那一年,住在那里的老人們都搬離了裕元里,幾乎再也沒有見過面。